查看: 1193|回复: 1

[科幻] [火星救援/火星任务/绝地救援][完整未删]The.Martian.2015.1080p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1

主题

625

帖子

6098

积分

星级会员

积分
6098
发表于 2024-10-21 12: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星救援 The Martian (2015)
p2280097442.jpeg
The Martian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编剧: 德鲁·戈达德 / 安迪·威尔
主演: 马特·达蒙 / 杰西卡·查斯坦 / 克里斯汀·韦格 / 杰夫·丹尼尔斯 / 迈克尔·佩纳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 匈牙利 / 约旦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11-25(中国大陆) / 2015-10-02(美国)
片长: 142分钟 / 151分钟(加长版)
又名: 火星任务(港) / 绝地救援(台) / 火星人
IMDb: tt3659388
官方小站: 《火星救援》官方小站
豆瓣评分
8.5
火星救援的剧情简介 · · · · · ·
  载人航天宇宙飞船阿瑞斯3号成功抵达火星,谁知一场破坏力极其巨大的风暴向宇航员们袭来,阿瑞斯3号被迫中断任务,紧急返航。撤离途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被飞船上吹落的零件击中,由于生还希望渺茫,队友们只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牺牲的事实。出乎意料的是,马克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他躲进驻火星的航天基地疗伤。下一次火星任务要等到四年后,而基地内的补给仅够他维持31天。短暂的绝望后,马克决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这颗空无一人的星球上种植作物,寻找一线生机。与此同时,地球方面也很快发现马克生还的事实,他们想尽办法部署营救计划。孤军奋战的马克,能否等到救援队伍的到来?
  影片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科幻小说。
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超级英雄们都不屑于头脑简单地打打杀杀,他们纠结、思考,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主人公那样审视自己的心灵,每天不问自己三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何处去”就无法脱掉斗篷和战袍上床安睡(一个人!)。岂止超级英雄,几乎所有银幕英雄都越来越苦大仇深内心矛盾的样子,他们嘴里念着深奥阴郁的诗句,争相摆脱肌肉男的形象,试图让自己变成哲学家、诗人、政治领袖和神经病的混合体……

幸亏还有人喜欢在这个复杂纠结的时代拍简单电影,比如《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比如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火星救援》。

有了《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珠玉在前,甚至更早时候同题材的《火星任务》、《红色星球》,雷德利·斯科特为什么还要拍一部同样是外太空探险,同样有队员被困,同样表现人类面对未知自然的电影?因为他找到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角度:以积极甚至调侃的态度来讲述这个看似可怕的故事,表现技术力量和科学精神给人带来的坚定信念与勇气。这与诺兰在《星际穿越》中引用的诗句“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主题相近,内核却很不相同——在诺兰的电影中,求生欲望与勇气来自于人类的情感,特别是超越时空的父女之爱。在斯科特这里,只有工程师般的计算、推演、实践,只有科学以及人类面对困境激发出的集体精神,才是主人公赖以生还的根本。

本质上,《火星救援》是与导演当年的经典之作《黑鹰坠落》一脉相承的:尽管一个是冷峻的战争片,一个是轻幽默的科幻片。但两者都不追求深度,主题非常简单直接,以客观呈现的方式尽量淡化导演的主观态度。在细节上则极度追求真实、精确、细致;电影技巧完全为故事服务,不玩花哨。

《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和这部《火星救援》堪称最近几年最优秀的三部太空科幻电影。在思想深度方面,《地心引力》最出色,它把一个太空站遇险的惊悚灾难题材归结到“回归母体”的主题上;《星际穿越》的主题思想“爱是除了引力外唯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力”其实很模糊甚至可疑,但诺兰这部影片胜在故事的丰富性、把深奥的科学理论融合于情节之中,还有就是诺兰通过对宏大宇宙和宏大事件(人类生存)的描述,把主人公感情提升到了几乎夸张的极富戏剧性的高度——其所形成的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是另外两部影片所不具备的;但从质感上说,我认为《火星救援》优于另外两部影片,而这种科幻电影的质感是非常难得可贵,非常高难度的!这种质感,只有在《阿波罗十三号》非科幻影片或《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大师经典中才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火星救援》最最出色的地方在于:质感!质感!质感!无论是火星的场景,还是各种太空设备的造型、功用、操作方式,都极其写实、逼真。不像很多科幻电影,为了视觉效果随意做不知所以的夸张设定,追求“智笑愚骇”效果。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技术美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举个例子,诺兰和斯科特一样,都赞同少用电脑CG,多做实景/模型特效的手法。但《星际穿越》中的飞船(特别是那艘小飞船)在质感上仍然与《火星救援》中的飞船及其他设备有些距离。《地心引力》中的CG使用比较多,质感方面就更差一些,很多场景CG感非常明显——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三部电影中角色在太空舱外行走的场面,哪部更有质感一目了然。今年的《疯狂的麦克斯4》也是以质感取胜的例子,影片中大量采用实景拍摄,特别是追车特效,只用CG做后期优化处理,几乎全是实打实用真人真车拍摄,其质感远超很多华而不实的赛车大片甚至动作大片。《火星救援》也是如此,几乎每个设备每颗螺钉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影片的中近景很多(《地心引力》也是大量的近景特写,但那个故事本来发生在狭小的空间站中),以此来凸显真实感。你极少会看到片中有把远景的设备或物体虚焦掉的镜头,也很少有大幅的镜头运动——一句话,雷德利·斯科特特意把这部影片拍得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原著本来就是这样的风格。

在三部影片中,只有雷德利·斯科特这部科幻片是积极阳光的态度,其幽默感也来自原作那种可爱甚至逗逼的行文味道。再加上呆萌的马特·达蒙主演,以及单纯怀旧的迪斯科音乐,沉重的故事就变得轻松有趣起来。有些观众可能会抱怨:太轻描淡写了吧,想想马特·达蒙当时的遭遇,他会不恐慌么?他会不思考生存的意义么?他会不胡思乱想么?怎么会那么热情开朗阳光满溢地去克服一个个困难,连点颓废恐惧失控的波折都没有?一方面这就是小说原著的风格,另一方面,以斯科特《异形》《银翼杀手》两大黑色科幻经典的功力,显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从来没拍过喜剧的雷德利·斯科特(好吧,《火柴男人》算有点喜剧味道)看来想尝试一下完全不同于《普罗米修斯》的感觉。在美国正重启太空计划,人类再次热衷于火星的时候,《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显得太人文化太沉重了。多年以来,像《人类之子》这种充满浓厚反思色彩的科幻电影拍了又拍,早年间那些技术感十足的科幻电影却已经少有人继承了。斯科特以科学家特别是工程师的角度入手,拍了这样一部积极简单的作品,其实还是特例。大潮流似乎仍旧青睐有深度、对太空探险持谨慎甚至悲观态度的科幻电影。

还有人觉得影片仍旧是简单俗套的英雄主义和主旋律那一套。话是没错,但你不能要求每部影片都照着《2001太空漫游》或《银翼杀手》来拍不是?影片中其实也有很多个层面,包括对官僚体系的描写,提到了公关、营救方案的可行性、资金等等因素;事件的广度已经超过了《地心引力》中狭窄的叙事角度。但斯科特采用了一种点到为止的态度,不想让故事和角色停滞下来。我认为用“美式英雄主义”和“主旋律”来概括这部影片都是不恰当的,更准确的关于内核的说法应该是“乐观严谨的科学精神”。还有观众吐槽说,影片中的配角实在单薄,全是标签式的人物。不过你想想,在这样的事件,这样的环境(NASA本来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聚集地)中,所有相关人员都表现出热忱、合作、奉献精神不是很正常么——这一刻,他们都是“火星人”!

诚然,《火星救援》放在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中,还无法和《异形》、《银翼杀手》相比。这届奥斯卡恐怕也不会在褒奖《地心引力》后再给如此同质的影片颁个小金人。但对雷德利·斯科特而言,本片证明了他宝刀不老,创作动能仍在!这就足够了。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免回复快速获取全站资源 免回复免金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

帖子

4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发表于 2024-11-28 17: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