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1|回复: 1

[武侠] [新碧血剑1993][完整未删][粤语中字][480P][香港经典武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1

主题

625

帖子

6098

积分

星级会员

积分
6098
发表于 2024-5-23 12: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碧血剑 新碧血劍 (1993)
p2508768538.webp.jpg
导演: 张海靖
编剧: 张海靖 / 韦辛 / 金庸
主演: 元彪 / 张敏 / 李修贤 / 吴孟达 / 袁咏仪 / 更多...
类型: 动作 / 武侠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93-11-25(中国香港)
片长: 96分钟
又名: 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IMDb: tt0108613
新碧血剑的剧情简介 · · · · · ·
  明朝末年奸臣当道,朝廷的忠义大将因受陷害被抄家,仅年幼的儿子袁承志(元彪 饰)逃出。十六年后,袁承志长大成人,无意中得到一份武功秘籍和藏宝图,开始了寻宝之路。期间,袁承志目睹明朝官匪勾结,百姓流离失所,又受父亲的影响,一直想寻求强国之路。旅途中,袁承志遇到志同道合的富商多尔衮,一路结伴同行。期间遭遇绑匪,被卷入江湖帮派与五毒教的恩怨之中。最终袁承志靠坦荡胸襟和高超的武艺化解了恩怨。为了削弱满清对明朝的威胁,袁承志决定刺杀皇太极,却发现多尔衮竟然是满清亲王。最后,根据藏宝图的记载,袁承志终于找到宝藏并献给了闯王,寄望闯王能重整明朝河山。可是,明朝皇帝胸无大志,袁承志又备受闯王手下排挤,满清势力日渐壮大。袁承志深感壮志难酬,心灰意冷之下,只得远走海外。

有些电影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顾一下,从未厌倦。《新碧血剑》就是其中之一。有人批判这部电影不尊重原著,我却不以为然。相反,我觉得它的出彩之处正在于另辟蹊径。

怎样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怎样用短短的时长容纳长篇的内容?生搬硬套是愚蠢的,也难以实现。这部电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原作人物,营造出贯穿全片的肃杀之气,不失为一部精彩的同人。特别是金蛇郎君这个角色,原作中主角登场时他已经死去,只活在别人的回忆里,但电影改写了时间轴,高度还原甚至再创作了这个人物,邪魅狂狷,亦正亦邪,抢尽了风头。

况且,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武侠片。

小学一年级的六一,学校组织,地点忻州剧院。至今记得门口布告栏上大大的金庸二字。

可想而知这电影给当年的我带来的冲击。
当温仪在古老的窗前点亮一盏灯,和躲在黑暗中的金蛇郎君念起那句“红红翠翠,年年暮暮朝朝;脉脉依依,时时鲽鲽鹣鹣”时,尽管那时我对剧情不甚明了,可这个场景所营造的意境、所包含着的情感杀伤力,依旧让7岁的我懵了。此后一直记得这句话。多年后读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想到的也是这句。

即使现在重看,还是觉得这片从布景到配乐到配音,无一不美。虽然它的清晰度无法和现在一味追求高清高亮的电影相提并论,可正因如此,却也拥有眼下那些大红大紫亮瞎狗眼的古装片所不具备的那份古朴沧桑、虚无缥缈的江湖感。

像现实一样,电影中的感情也需要培养,而培养又需要时间。温仪和夏雪宜出场不多,但他们出现的每个场景都伴随着凝练的对白。不仅是那句凝聚了千言万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红红翠翠,年年暮暮朝朝”(书里没有),连整个故事背景都不是通过回忆镜头来表现,而是凭借有限的对白来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提一个问题,为什么“红红翠翠”那晚,温仪明明说过“虽然我已经是温堡主的妻子,但我们还是朋友”,可在花神庙面对金蛇郎君时,她又说要给温家的人报仇?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若是不知道 ,说明你还不够了解女人的心。

那晚,当温仪问出那句“这十年来,你去过哪里,见过些什么人,做过些什么事”后,发现夏雪宜已经悄然离开,像当年一样没有给她任何交代。十年岁月,相思成灰,一朝相逢,来去匆匆。站在温仪的角度怎能不伤心,伤心之后又不免灰心。由爱生恨,由痴生怨。所以,再次面对夏雪宜时,她说:“我是以温夫人的身份来见你的。”

而夏雪宜为何走掉?因为他听到了那句:“十年前你不应该走,你走了。十年后你不应该来,你来了。见面又有什么用呢?”十年了。不管当初怎样情深意重海誓山盟,毕竟有十年的岁月阻隔在他们之间。伴随着相思的藤蔓所生长的,还有猜疑的杂草。温仪不确定他是否已将她遗忘,夏雪宜也一样怀疑她是否还在爱他。有个细节也体现了他这种心态:客栈那晚,当他在墙头望着温仪时,并没有贸然开口,而是在听到对方说了那句“红红翠翠,年年暮暮朝朝”后,才接了下句。当温仪把金蛇锥抛回去后,夏雪宜误以为这就是她的答复,就离开了,之后在温仪为自己建造的坟墓前大喊大叫愤愤不平。要不是神助攻阿九出现,代表编剧和观众喊出大家的心声,结局怕是要改写,她说:

“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鬼鬼祟祟是没有用的。”
“就是因为你不负责任,所以可能让人家受了很大的委屈。你还敢在这儿乱发飙?你这种人才是最愚蠢。”

阿九的道理通俗易懂,却掷地有声。这世上多少悲剧由误解产生。《东邪西毒》里欧阳锋为什么羡慕洪七?因为他的简单直接让他得到了幸福。然而,经历了这么多,夏雪宜和温仪之间的心结让他们无法坦诚相对。就像亦舒说的:“动了真感情的人都会喜怒无常,因付出太多,难免患得患失。”要不是多管闲事的阿九,后面的花神庙之约怕是要泡汤。

在花神庙,时隔多年,金蛇郎君和温仪第一次见面——之前那次由于夏雪宜在墙头隔着一段距离,而温仪又没有看到黑暗中的夏雪宜,严格说来只算重逢——最初两人还傲娇了一会儿。温仪说要杀死夏雪宜,夏雪宜说你来杀啊(暗示了结局的殉情)。但很快,对话就演变成“小仪,跟我走”“你会做梦,我不敢”这样郎情妾意的台词。借用一位作家的话,那是因为“看见取消了想像。”他们站在那里,彼此相对,“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具体。伤害、嫉妒、仇视、憎恨顿时烟消云散。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他与她靠近。”

温仪殉情前的话也证明了这点,她说:“抱歉。从我再看到夏雪宜的那一刻开始,我已经不是温夫人了。我是夏雪宜的妻子。”

在有限的场景中,编剧用精炼的对白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还注意到所有可能产生的争议。比如情和仇的关系。在有些作品中,复仇往往作为爱情的对立面出现。当爱情屈居于复仇之下时不免让人怀疑爱情的份量。反之为爱情放弃报仇亦然。但在《新碧血剑》中,面对温仪“报仇第一她第二”的质疑,夏雪宜说:“你不是第二。不杀掉温堡主,无论在哪里,都会被他找到。我们还有幸福吗?”——这里的复仇和爱情不是互斥的,而是实现爱情的条件,消除了二者孰重孰轻的争议。

再比如,温家堡的江湖地位在电影里上升不少,俨然有呼风唤雨之意(原作就是些地头蛇的感觉)。和地位上升成反比的是他们的道德水准。编剧不但把杀了夏家五口人改成杀了全村183口人(鬼子进村啊),还在影片一开始就为他们增添了一项不小的罪名:勾结东厂,杀害忠良。如果说书中温家堡作恶还是在私人恩怨的范畴内,电影则把他们的卑鄙无耻提高到了江山社稷的层面。就像一代宗师里宫二对马三的复仇,交织了家仇国恨的双重因素。这样的改编无疑增加了夏雪宜复仇的合理性。

而温家堡内部的勾心斗角进一步渲染了温家人的无耻。英雄会盟当天,来了一群哭哭啼啼披麻戴孝“要求杀死扫把精”的女人。这些人的丈夫儿子就是电影开头死在金蛇剑下的那些温家堡人。她们听信“温仪是奸细”的谗言、被别有用心的温家老二怂恿来逼宫。不想温堡主居然装疯卖傻以退为进当场杀了自己的亲兄弟。这段情节还在不动声色中展现了温仪的智商。比起出来澄清却起到反效果的阿九,面对众人的诬蔑,温仪没有反驳,而是表现得我见犹怜:“我是不祥之人,我该死。”在咄咄逼人的温老二面前,前一个镜头她还在假装抹泪,后一个镜头就能看到她眼中的忿恨。当温堡主四处撒疯时,一片鸡飞狗跳的混乱中,温仪面无表情,转身离去。结合后来她在牢里给温堡主送饭时说的:“我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你”,我想她从一开始就看穿了温堡主的伪装,那段话也是特意说给他听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地牢里,当阿九大大咧咧当着装疯的温堡主的面提起花神庙之约时,温仪却不置可否(这里还有个眼神特写),只在离开时说了句谢谢。

前面说了,电影版的温仪在感情上对温家堡并无亏欠。她唯一有所亏欠的就是温堡主。尽管英雄会盟那天,骑马和现任丈夫并行的温仪,脸上的表情只能用殊无欢愉来形容,但毕竟这个男人对她是有感情的,还给了她十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他说:“我待你不薄,你对不起我”时,温仪没有否认:“你对我有恩,我放在心里,不敢忘记。但恩和情那是两回事。”她提出由自己杀死金蛇郎君来报答温堡主,接着便用金蛇锥自杀,兑现了和爱人永远相守的承诺。恩和情,两不相欠。

她的温婉,她的绝决,她鲜明的爱恨和激烈的作为,不仅远远胜过原著的版本,在整个武侠剧里,我都很难再找出一个与她媲美的女子。

由于电影中的温仪和夏雪宜塑造太成功,导致袁承志等人在我眼中一度路人化。后来重看,发现这部电影有两条线索。而袁承志代表的那条因为主题隐晦,往往不被注意。其实早在影片开头,有句台词就已经做出了概括。它便是午马说的那句:虽非江湖人,但知江湖事。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免回复快速获取全站资源 免回复免金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1

帖子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7
发表于 2024-5-23 2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fdsafdsafdsa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